商业快评丨 “价格力”回归电商主线 高质量发展不能全靠“平台补贴”
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29日,拼多多集团发布截至6月30日的2023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拼多多集团今年第二季度收入为523亿元,同比增长66%。
财报中尤其亮眼的是——618年中大促,拼多多加大补贴力度,在补贴福利的刺激下,活动期间,美妆品牌细分类目销量最高增幅超过790%;县域市场手机订单量同比增长130%;家电品牌的全品类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13%。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集团、京东集团发布的财报均显示,在“价格力”(平台补贴的低价政策)的影响下,无论是收入还是活跃用户量,两大平台均取得的亮眼的成绩。
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4财年一季度业绩,淘天集团日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6.5%,客户管理收入同比增长10%,息税前利润(EBITA)增长9%,远超市场预期。在刚刚过去的7月,该增速超过7%。今年618期间,淘宝天猫实现订单量和客单价双轮驱动,参与人数达9.15亿,88Vip用户规模与贡献成交额均取得双位数增长。在随后的分析师电话会上,淘天集团首席执行官戴珊表示,将持续投入,一方面以“造星计划”、“蓝星计划”等长期扶持中小商家;另一方面将商家生态系统打造得更加先进、开放和,吸引更多的商家参与价格力竞争,在淘宝天猫形成“商家生态、收入增长、盈利增强的正循环”。
京东集团发布的2023年二季报则显示,2023年二季度,京东集团收入达到2879亿元人民币(约397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同比增速超一季度;其中,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同比增长11.4%。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许冉表示。“我们也很高兴看到,二季度第三方商家数量增加超过一倍,并达到历史新高。这一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在作为战略重点之一的开放生态建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也赋能我们以更优性价比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商品选择。我相信京东对‘多快好省’的坚持将继续得到用户的认可,并为我们的长期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大电商不约而同的把“价格力”、“性价比”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品质生活上京东”回归到“多快好省”;“理想生活上天猫”好像也是声势渐微,久违的“电商价格大战”开始回归,“百亿补贴”从拼多多的独创发展成“平台必备”。
从电商运营逻辑上来说,平台补贴其实还是一种流量的逻辑,而通过效率提升、成本优化是一个供应链的逻辑,从根本上来说是不一样。这种效率提升和成本优化,很大程度上是作用于整个供应链,因此是有助于打一个更良性的零售供应链和线上线下商家生态的。消费者的体验提升,一方面来自于供应链的降本增效带来的低价,另一方面来自于商家生态的繁荣带来的商品供给数量增加,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同时通过有效地竞争也可以进一步降低商品价格。也就是说,通过供给侧的发力,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但与此同时,低价策略是把双刃剑,补贴也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补贴的确激励了行业的快速成长;而另一方面,如果补贴未能随着行业壮大而适时调整,则会带来产能盲目扩张、技术进步缓慢的恶果,过于依赖补贴并不可取。
作为消费者,只要产品相近,用途相似,往往倾向于选择最便宜的产品。经常听到各种消费者对质量问题的抱怨,殊不知原材料成本上涨严重,各方面成本居高不下,价格低真的能买来质量好的产品吗?很显然,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反而,低价往往伴随着利润的大幅缩水,商家无法保持充足的销售力度和资源投入。这会导致产品创新力度和研发投入的减弱,最终影响到品牌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
对于电商平台而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高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配置、高质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质量的经济循环。高质量发展是耐力竞赛,需要脚踏实地,打好坚实的基础,一步一步来,而不是依靠简单粗暴的“补贴”、“低价”推动企业发展,“价格力”尽管有效,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打造一个高效有序的“人(聚)、货(优)、场(变)”运营体系,才是整个电商平台发展的未来。
关键词: